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别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014年度十件大事

[复制链接]

62

主题

74

帖子

3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07:4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2014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隆重举行,《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

2014年7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与交通银行联合举办“2014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歌德大学)、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共同承办。论坛以纪念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70周年为契机,深入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与未来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等议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主编陈雨露,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摩根大通亚太监管战略主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亚太部门主管Anoop Singh,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联席主席David Marsh,卢森堡大学校长Rainer Klump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等国内外顶尖专家和政策领导人,以及来自欧、美、亚等地区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5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40多家媒体对会议高度关注,并作了专业、深度报道。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对研究所深入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等货币金融领域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图为演讲嘉宾解读《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
图为2014年7月20日“2014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主要参会嘉宾合影


二、IMI赴欧洲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属中国智库首次就人民币国际化议题进行欧洲路演

2014年10月13日至16日,IMI执行所长贲圣林、副所长涂永红、学术委员赵锡军等带领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团队,分赴伦敦与法兰克福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来自英国财政部、英格兰银行、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伦敦金属交易所、伯明翰大学、德国中央银行、德国中央合作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渣打银行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海外分行等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就人民币国际化对欧洲商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中长期目标以及未来机遇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参会嘉宾包括:OMFIF联席主席David Marsh,英国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Dave Ramsden,英格兰银行经济学家刘卓识,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卢森堡大学校长Rainer Klump,歌德大学House of Finance执行所长Wolfgang Koenig,美国驻法兰克福领事馆代表Stacie Z. Bishop,中国人民银行驻法兰克福代表处副代表陈勇等。新华网、人民网、Eurex Exchange等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本次报告发布是中国智库首次就人民币国际化议题进行欧洲路演,引起海内外理论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为深入了解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现状,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课题组成员于2014年初奔赴深圳、香港及上海等地进行专题调研,与贸易金融、离岸业务一线专家展开座谈,深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商业银行人民币跨境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与阻碍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金融改革与创新等领域问题。
图为2014年10月14日,与伦敦合作方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互赠礼物
图为2014年10月15日,法兰克福参会嘉宾合影
图为2014年10月15日,法兰克福发布会现场


三、“货币金融圆桌会议”隆重召开、“大金融思想沙龙”新装出发,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影响力迅速提升

作为IMI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4”四期会议按计划时间分别于3月、6月、9月及次年1月如期召开。会议分别围绕“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危机”(春季)、“人民币国际化与离岸市场建设”(夏季)、“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国际货币新格局”(秋季)以及“2015,中国金融新力量”(冬季)展开讨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强武,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张正鑫,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刘珺,巴西驻华使馆经济部一秘 André Simas Magalhes,俄罗斯驻华使馆代表Vladimir Budko,土耳其中央银行经济参赞Yuksel Gormez等来自国内外政策部门、科研院所以及金融实业界的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参会担任主讲嘉宾,深入探讨国内外金融热点,纵论货币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以期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鉴之策。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与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双周学术沙龙,由原“大金融思想沙龙”与“IMI双周论坛”合并而成。沙龙通过“主题演讲+专家点评”的模式,对国内外货币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紧跟国际前沿、拓宽理论视野、深化研究协作,为推动“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2014年共举办沙龙17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主题演讲20余人次,法国前财长埃德蒙•阿尔方戴利,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区域顾问Marlene Amstad,土耳其中央银行经济参赞YukelGormez,国际创新咨询公司Sciteb主席Nicholas Beale,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光大集团副总经理、执行董事刘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杰、副院长赵锡军,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兼货币金融系主任张成思,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教授贲圣林,副所长向松祚、副所长涂永红等专家学者均在会议中分享了精彩演讲。


四、首份英文学术季刊“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view”发行,“四刊一书系”质量稳步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建立多层次学术成果交流平台,2014年,IMI首创英文内刊“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view”,由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教授贲圣林担任主编,每季度首月15日出刊。包括Research Review(研究动态)、Research Report(研究报告)、Working Paper(工作论文)以及IMI Briefing(IMI简报)等栏目,重点刊载有关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等货币金融领域前沿问题的学术论文和短评。全年共刊发3期。此外,对《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全年300余期)、《IMI研究动态》(周刊)(全年46期)、《国际货币评论》(月刊)(全年10期)进行优化和改版。其中,日刊内容更加精炼,力求体现“有综有述”;周刊突出专题化、即时性,文章以IMI成员撰写的学术短评为主;月刊改版更加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形成“卷首语”、“人民币国际化”、“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专栏,突出展现具有领先学术地位的研究论文。
截止2014年底,“IMI书系”包含各类著作/译作共13册,其中今年新纳入书系著作8本,具体包括:《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日文版)、《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英文版)、《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发展》(中文版),《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货币治理的坚守与革新:国际金融形势评论2014》,以及《大国货币》系列丛书等。
图为“IMI书系”照片

五、潘功胜、王兆星等受聘担任IMI顾问委员,卢森堡大学校长RainerKlump等受聘担任IMI学术委员,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4年,IMI团队力邀国内外业界专家学者,不断吸收科研新力量,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其中,新聘请顾问委员3人,包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以及欧洲50国集团主席、法国前财政部部长埃德蒙•阿尔方戴利(Edmond Alphandery);新聘请学术委员12人,包括: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胡学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卢森堡大学校长Rainer Klump、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驻华首席代表李一衡、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刘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 联席主席Daivd Marsh、国际清算银行原高级经济学家Herbert Poenisch、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中国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摩根大通亚太监管战略主管Anoop Singh、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区原副总裁曾颂华,以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贵州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周道许。新聘任兼职研究员18人,其中包括特约研究员7人、研究员7人,以及副研究员4人。截至目前,IMI共聘请顾问委员8人、学术委员27人,研究员40人,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来自政策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专家学者共同组建的高水平学术研究团队。他们对IMI各类重大活动及科研工作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IMI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图为新聘顾问委员照片顺序重新排列(1、潘功胜、2、王兆星、3、埃德蒙)
图为新聘学术委员照片(以姓氏拼音为序)


六、正式启动《IMF历史系列书籍》编译出版项目,IMF最为权威和详实的系列著作首次被翻为外文

2014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中国金融出版社共同启动《IMF历史系列书籍》编译出版项目。该书是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为权威和详实的系列著作,共计11卷,6281页,约410万字,属首次被翻译成外文,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中国金融出版社负责组织翻译和编辑出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分别担任项目顾问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共同担任该书主编。编译出版工作同样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力支持,预计该系列书籍将于2015年底出版发行。
图为2014年9月25日,陈雨露校长出席《IMF历史系列书籍》编译出版项目第二次会议
图为2014年9月25日,《IMF历史系列书籍》编译出版项目第二次会议全景
图为《IMF历史系列书籍》编译出版项目总体方案截图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20余个欧、美、亚(中国)国际组织、科研院所与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先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国际金融论坛(IFF)、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摩根大通银行、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台湾永丰金控等10余个欧、美、亚国际组织、科研院所与金融机构,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等10余个国内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4年4月、10月,IMI与IMF联合举办两次“《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并联合开展《IMF历史系列书籍》的翻译工作。6月9日,IMI与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联合举办经济磋商会,就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挑战与启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的人民币角色以及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等议题进行了磋商。7月20日,IMI与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签署谅解备忘录,就合作目标、合作项目达成共识,建立了合作框架与机制,明确了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人员交换、信息交换等方面的合作意向。IMI与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在科研产品翻译与推广、人才交换、人民币国际化合作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在10月中旬与这两家分别在伦敦与法兰克福联合举办“《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欧洲发布会”。这也是中国智库第一次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欧洲路演,引起海内外理论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代表访问IMI,双方决定利用各自在机构领域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双方在产学研全方位的合作共赢,并将共同签署合作协议。11月6日,IMI与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代表团举行座谈会,双方对发挥平台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表示认同。
图为2014年7月20日国际货币研究所与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签署谅解备忘录
图为2014年10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上做主旨演讲
图为2014年6月9日,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经济磋商会


八、首次推出“求是金融英才计划”,探索打造一个全方位、专业化、可持续性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所首次推出“求是金融英才计划”,该计划是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跨学科经济金融资源,面向全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国际性金融青年领袖人才培养项目。该计划以培养“睿智坚毅的学术研究精英、开拓创新的业界明日之星、贯通中西的国际金融人才”为目标,以“学术+业界”双导师制为基本模式,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模式、全面与个性相结合的培养方案以及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交流方式等特色做法,不断探索与“燕山论坛”、“浦江金融论坛”、“人大中环论坛”、“人大纽约金融论坛”等高端校友平台有效对接,创新性地打造一个全方位、专业化、可持续性的金融人才培养通道。目前,IMI已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对培养目标、模式、安排以及申请与选拔流程等做了具体说明,并拟于2015年3月开始首期招生,同时邀请来自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业界导师以及来自科研院所的学术导师为学员作指导。
2014年7月20日,IMI与CET学术项目联合举办“2014国际货币论坛”的平行论坛,“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论坛为来自两国顶尖学府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学术才华的舞台,加深两国学生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对促进中美两国青年学子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2014年7月20日,陈雨露校长向学生代表赠书
图为2014年7月20日,“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参会嘉宾与学生合影


九、充分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优势,全力打造IMI“3+1”媒体传播平台

目前,IMI已经初步形成“3+1”的媒体宣传平台。《IMI简报》是IMI主编的工作汇编季刊,每季度首日出刊。《IMI简报》及时呈现每季度IMI重要工作内容,包括学术研究、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IMI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三大信息平台每日向大众实时发送最新研究成果及国际金融相关热点文章,及时分享IMI及著名金融行业专家的观点与声音。IMI官方网站“国际货币网”的网址为:www.imi.org.cn,开设栏目包括IMI视点、IMI动态、IMI研究成果、国金时讯、IMI公告、媒体IMI、人民币国际化专区等。IMI官方微博的网址为:http://weibo.com/imiruc,微博关注量130 ,粉丝量20751,目前共发布微博630篇。《IMI财经观察》微信公众平台自2013年7月19日注册至今,已经发布共551期,微信用户总数量在2014年已增长318%。IMI积极加强媒体和宣传合作。截止目前,根据百度搜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词条目前已达126,000个。IMI与人民日报、China Daily、经济日报、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网、和讯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金融》、《金融世界》、《金融博览》、《环球财经》,万德资讯等媒体机构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合作。2014年,IMI与国研网、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金融博览》杂志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分别在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国研网金融版开设了IMI专题页面。
图为IMI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截图

十、首次推行“一张表”标准化工作流程,内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促进科研人员规范化管理、提升行政人员服务工作质量,IMI特制定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工作手册》 ,从多角度出发,内容涵盖科研管理篇、规范管理篇,以及行政管理篇。其中,科研管理篇(7项)从科研工作管理、考核及奖励、论文及内刊格式等方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鼓励顾问委员、学术委员以及兼职研究员更大程度上参与研究所科研工作。行政管理篇(3项)对行政人员工作规范、文件管理、内部公文格式等做出详细管理规定。而规范管理篇(6项)则针对各项具体工作推行“一张表”标准化工作流程(简称“一张表”),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及完成标准、指定具体负责人、精确到时间点,有效规范内部工作流程,提高行政团队配合度。6项“一张表”具体包括:
1.《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微博、微信与网站标准化工作流程“一张表”,
2.《IMI研究动态》标准化工作流程“一张表”,
3.《国际货币评论》标准化工作流程“一张表”,
4.《IMI简报》标准化工作流程“一张表”,
5. IMI英文产品标准化工作流程“一张表”,
6. “大金融思想沙龙”标准化工作流程“一张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heme by time